道教哲學
道家的理論奠定於老子,老子《道德經》一書上下五千言,字字珠璣,書中廣論道的形上學義、人生智慧義,提出一種有物混成且獨立自存之自然宇宙起源論,也提出世界存在與運行原理是「反者道之動」的本體論思想,對於存活於其中的人類而言,其應學習的就是處世的智慧,於是老子也提出了眾多的政治、社會與人生哲學觀點出來,但重點都在保身而不在文明的開創,可以說他是以一套宗本於智慧之道的社會哲學與功夫理論來應對混亂的世局,而無意製造社會的新氣象,因為那些都不是大道的本身。
莊子是老子之後道家理論最重要開創者,道家哲學基本上也就是老莊二型而已。莊子的道家學不同於老學之處,在於莊子更詳盡地處理了人與自然的關係、人的可開創能力,包括智慧上、認識能力上、身體能量上等等。莊子同樣站在天道自然的命題基礎上,提出了從人的自我修養到面對整個社會國家的處世之道,莊子書內七篇之作,就是他從世界觀到知識論到工夫論到社會哲學的內聖外王之道的理論。
列子,戰國時人。現存有的《列子》八篇﹐是東晉張湛所輯﹐一般認為該書反映了戰國至魏晉間的為該書反映了戰國至魏晉間的思想。《列子》從道家思想出發﹐並對道家思想中無為的人生觀有所改造﹐強調人在自然天地間的積極作用﹐並認為人在一種不任強使力的生存狀態下,不憂天﹑不畏天才是最好的生存狀態。
王弼,三國時代人。當兩漢經學的發展已到尾聲,社會政治一直在動亂與不義的情境中,知識份子轉向玄學清談的風氣,王弼以其對老子哲學的深切體悟,註解老子《道德經》一書,重體用之分﹑有無之別﹐不但發展出詮釋老學的宗旨:「貴無」的精神,並以此原理註解《易經》,甚至還因此改變了從漢易以來言象數易學的氣化宇宙論﹐而將易經的研究方向代之以純粹玄學思想﹐使中國易學史走向一個嶄新的局面。
郭象,西晉人,以《莊子注》聞名,主張「獨化」理論﹐是一種從高度抽象思維當中所發展出來的玄學式概念理論﹐認為宇宙萬物都生於偶然的「玄冥」境界﹐因此提倡一種物無大小﹑各順其適之精神,平等尊重每一個生命的人生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