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常常出入廟宇的神粉,肯定看過道士作法的場景。在道教中,很多的科儀都能看到道士手上拿著水盂(類似茶具),在科儀過程中來噴灑水,甚至還有所謂的「噀水」,道士們會將水先含在嘴巴中,隨後再噴出雲霧狀的水出來。但現在疫情嚴峻,噀水儀式難免會令人擔憂成為防疫破口,不過水對於道教來說又是不可或缺的媒介,那該怎麼辦呢?所以就有廟宇使用防疫版本的噀水,廣受信徒們好評,究竟是怎樣來進行呢?趕快看下去吧~
▲廟宇常見道士作法。(圖/三立新聞網)
講解噀水前,得先來談談為什麼道教非「水」不可呢?原因在於道教認為水是潔淨的象徵,為一種純正的能量媒介,透過灑水在祭壇周圍,能夠洗淨穢氣,形成一個毫無穢氣的空間來進行科儀,簡單來說就是結界的概念。
而傳統的噀水,是由法力高強的道長來執行。道長透過把水含在口中,運用自身體內的法力把水加持一番後,最後吐出來的水能夠清除四面八方的穢氣,潔淨四方。
▲道士正在噀水。(圖/三立新聞網)
不過噀水難免會帶有口沫傳播的風險,如今在疫情搞得大家人心惶惶的當下,就有廟宇想出用「酒精」來代替水,可以看到本來手持水盂的道士換成酒精噴灑器以及戴上口罩,來為信徒們進行噀水科儀。
▲酒精替代水來噀水。(圖/翻攝六合境柱仔行全臺開基永華宮臉書粉絲團專頁)
此酒精噀水影片被分享後,許多人都不禁讚賞這可以說是「最潮道士」,跟上防疫潮流,而且在疫情期間也能繼續為信徒祈福,達到心靈上的慰藉。雖然現在全國已經升為第三級警戒,寺廟場所不對外開放了,不過小編相信,神明還是會盡力來保佑我們,而且台灣人民團結,從這項宗教防疫的措施就能看到團結的一面,所以一定能度過此次難關!